当前位置:首页 > 卵巢囊肿 >

下腹部肿块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文章来源:南京家和医院发布日期:2023-11-16

  下腹部肿块除来自生殖道外,尚可来自肠道、泌尿道、腹壁、腹腔。有时是患者本人或家属感觉到,有时是体检做妇科检查时被发现。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肿块的质地、大小、部位、性状、生长速度、活动度、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
  1、常见病因
  肿瘤性(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等);炎性(输卵管卵巢囊肿、子宫积脓、阑尾脓肿等);妊娠相关性(异位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生殖道发育异常(双子宫、残角子宫);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理性肿块(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干结的粪块)等。
  2、肿块质地、性状、生长速度
  囊性肿块一般为良性病变,如充盈的膀胱,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实性肿块除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卵巢纤维瘤、附件炎块等为良性外,其他的首先要除外恶性肿瘤。良性肿块一般较活动、表面光滑、生长慢;恶性肿块发展快、表面多结节状、活动差。
  3、肿块发生的部位
  1.子宫肿块
  (1)妊娠子宫,育龄妇女停经后在下腹部扪及包块,应首先考虑为妊娠子宫。妊娠早期子宫峡部变软时,宫体似与宫颈分离,此时应警惕将宫颈误认为宫体,而将妊娠子宫误诊为卵巢肿瘤。
  (2)子宫肌瘤,子宫增大,或表面有单个或多个球形隆起,质较硬。多伴月经过多。带蒂的浆膜下肌瘤一般无症状,检查时注意与卵巢实性肿瘤相区别。
  (3)子宫腺肌病,子宫均勻增大、质硬,一般不超过妊娠12周子宫大小。患者多伴有明显痛经。
  (4)子宫畸形,双子宫或残角子宫可扪及子宫另一侧有与其对称或不对称的包块,两者相连,硬度亦相同。
  (5)子宫阴道积血或子宫积脓,子宫及阴道积血多系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膈引起的经血外流受阻所致。患者至青春期无月经来潮,但有周期性腹痛渐扪及下腹部肿块。宫腔积脓或积液可见于子宫内膜癌,老年性子宫内膜炎或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多年出现。
  (6)子宫恶性肿瘤,围绝经期或绝经后患者子宫增大,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应考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子宫增长迅速,伴有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可能为子宫肉瘤。以往有生育或流产史,特别是有葡萄胎史者,若子宫增大,甚至外形不规则,且伴有子宫出血时,应考虑子宫绒毛膜癌的可能。
  2.子宫附件肿块 由于正常情况下子宫附件包括输卵管和卵巢一般难以扪及,因此一旦发现附件肿块多属病理现象。常见的如下。
  (1)输卵管妊娠,患者多有短期停经后阴道持续少量流血及腹痛史。肿块位于宫旁,大小形状不一,随病程变化较大有明显触痛。
  (2)炎性肿块,多为双侧性,与子宫有粘连,压痛明显。急性炎症时患者有发热、腹痛。慢性盆腔炎患者有不育及下腹部隐痛史,甚至出现反复急性盆腔炎发作。
  (3)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多为单侧可活动的囊性包块,直径一般不超过6cm。如妊娠早期的黄体囊肿;葡萄胎患者常并发的一侧或双侧卵巢黄素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有压痛,与子宫粘连、活动受限,可扪及直肠子宫陷凹痛性结节。
  (4)卵巢赘生性囊肿,常见有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不论肿块大小,凡其表面光滑、囊性且可活动者多为良性肿瘤。凡肿块为实性多为纤维瘤、内胚窦瘤及转移性卵巢肿瘤等。
  3.腹壁或腹腔肿块 腹壁血肿或脓肿、腹膜后肿瘤或脓肿、腹水、包裹性结核性腹膜炎、直肠子宫陷凹脓肿等均应注意与盆腔内肿块鉴别。
  4.与子宫相邻的盆腔脏器肿块 肠道的如阑尾脓肿、肠系膜肿块、结肠癌、粪块;泌尿系如充盈的膀胱、盆腔肾等。应强调的是,妇科检查前患者尽量排空膀胱和直肠以减少误诊。

自助挂号平台

南京家和医院开通网络挂号服务

本网站已加密,绝对保证您的隐私安全,就诊前通过手机号免排队等候。

加密沟通
已有896
2
电话沟通
已有23
6
微信沟通
已有846
8